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12318文化市场举报监督体系建设的通知

时间:2024-06-29 08:37:1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23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12318文化市场举报监督体系建设的通知

文化部办公厅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12318文化市场举报监督体系建设的通知

办市函〔2012〕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西藏自治区、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
  12318文化市场举报电话和网站启用以来,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以下合并简称执法部门)逐步规范举报工作,加强社会监督,在预防和打击文化市场违法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落实《文化市场举报办理规范》要求,进一步加强举报监督基础建设,健全举报监督机制,规范举报办理工作,构建完善以12318为标志的文化市场举报监督体系,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市场举报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综合执法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后,文化市场监管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扩大,监管对象大幅度增加,监管形势和任务更加艰巨。加强文化市场举报监督体系建设,完善举报监督工作机制,有利于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充分发挥群众举报监督的积极性;有利于及时发现、提前预防和有效查处文化市场违法行为,打击和威慑非法经营分子;有利于规范综合执法工作,提升市场监管效能。各级执法部门要高度重视举报监督工作,切实加强举报监督体系建设,使其成为面向群众、强化监督、创新管理、规范行为的有效手段。
  二、切实加强文化市场举报监督基础建设
  逐步建立以12318为标志,以举报电话、网站及短信平台为基础的多渠道、立体化举报监督平台。一是加强12318举报电话建设。尚未开通12318举报电话的地区,要尽快协调当地通信管理部门和电信运营企业,设置12318公益服务号码,专门接听举报投诉电话;已经开通的地区,要配备具备来电显示、自动应答、传真、语音录制等功能的电话机及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等设备,并于2013年6月底之前实现自动转接至县(区)级执法部门。二是加强12318举报网站(www.12318.gov.cn)建设。文化部将举报网站和处理系统纳入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平台统一开发、统一应用,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逐步实现网络举报的统一接收、自动转发、实时查询和处理反馈;制定发布《文化市场举报指南》,引导广大群众依法有效举报投诉文化市场违法行为。三是加强12318短信平台建设。开展短信调查,增强短信互动,对突发重大事件进行应急指挥。
  三、继续完善文化市场举报监督工作机制
  完善以培训考核、抽查督办、统计分析、表扬奖励等措施为重点内容的举报监督工作机制。一是要把举报培训纳入综合执法培训规划,定期对举报办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法律法规、思想政治和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培训;二是不定期检查通报12318文化市场举报电话和网站运行情况,并将其作为考评年度综合执法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三是对未按照要求办理的举报进行督办,及时跟踪了解、督促检查举报办理情况;四是定期对举报投诉进行统计分析,每半年编写举报分析报告,分析市场动态,有针对性地调整执法工作重心,确定阶段性监管任务,加大对重点地区、突出问题的督促检查力度;五是积极协调当地财政部门,设立专门举报奖励经费,细化举报奖励标准,对提供重大举报线索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四、全面规范文化市场举报办理工作
  一是要保持举报电话24小时畅通,工作时间内安排专人接听,非工作时间安排专人值班或者通过电话录音、自动应答、传真等方式接收举报信息;二是要细化举报办理流程,落实举报办理责任,明确专门机构或者专职人员负责文化市场举报的接收、初审、受理、核查、督办、回复、统计分析及存档等工作,切实做到专门接收、专人负责;三是要规范举报办理程序,各个环节的举报办理人员或者执法人员均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依法完成举报办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报必查、有报必复,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四是接听文化市场举报电话或者接待举报人来访时,应当热情主动、文明礼貌,使用普通话及规范用语,不得言语粗暴、态度恶劣;五是要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举报人信息和举报内容,对人为造成泄密、失密或者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要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五、加强文化市场举报监督体系宣传工作
  一是要定期在当地电视台、电台或者报刊杂志等主要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网站、举报邮箱和通信地址等举报方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是要加大12318标志宣传使用力度,要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专用车辆的显著位置喷涂12318号码,督促检查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在其显著位置悬挂12318举报电话、网站标识,使其为社会公众周知;三是要定期开展文化市场法制宣传活动,组织经营业主及义务监督员进行政策法规培训,充分发动社会力量监督举报文化市场违法行为,使其成为文化市场监管的重要力量。
  各省(区、市)执法部门要将加强举报监督体系建设作为构建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督促检查,特别是要加大对辖区内12318举报电话、网站运行情况的抽查检查力度。每半年的举报分析报告请分别于当年7月15日和次年1月15日之前报送至文化部文化市场司(传真:010-59881010,邮箱:whzf@163.com)。文化部也将结合交叉执法、暗访抽查等活动,对各地举报办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特此通知。



                           二○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河北省计划生育条例(第三次修正)

河北省人大



【标  题】 河北省计划生育条例(第三次修正)
【文  号】
【颁布单位】 河北省人大
【颁布日期】 2001年3月30日
【实施日期】 2001年3月30日



(1989年3月14日河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
过 根据1994年9月2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
关于修改<河北省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1997年9月3日
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河北省计划生
育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01年3月30日河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河北省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第三次
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
素质,使人口发展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
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本省境内的公民和单位,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鼓励晚婚、晚育,实行少生、优生,禁止早婚早
育和计划外生育,因人制宜地落实节育措施。
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工作为主,同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相结合、同公民勤劳致富相结合、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
第四条 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负责组织本条例的
实施。
第六条 各级计划生育委员会是同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对下
级计划生育部门的工作有监督、检查、指导、协调的职责。
县以上计划生育宣传指导站、技术服务站、避孕药具管理站是同级计划生育委
员会的事业单位,对下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有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
各级计划生育协会应当协助同级人民政府组织公民,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实行自
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第七条 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第八条 村(居)民委员会和机关、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本条例规
定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由单位主要领导人负责,根据工作需要设置计划生育管理机
构或者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法定代表人负责,并
接受当地计划生育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九条 各级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应当保持相对稳定。对县以下计划生育部门和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专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可以实行岗位津贴;对村计划生育
管理人员给予适当报酬。
县以下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
作岗位工作20年以上,并在计划生育工作岗位上退休的,增加5%退休金。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条例有关生育规定和上级政府确定的人口控制目
标,制定本辖区的中、长期人口规划和年度人口出生计划。
各基层单位在每年3月底前,将下年度的生育指标落实到人,并予以公布,接
受群众监督。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实行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把人口计划指标和人均经
济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政府政绩和主要领导人及分管领导人实绩的一项主要内
容。
各级人民政府加强计划生育统计管理,做到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按规定拨付和筹集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所需用的经费。
第三章 生 育
第十三条 育龄夫妻生育子女必须服从当地人口出生计划,除本条例另有规定
者外,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
第十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要求生育的夫妻,可以有计划地照顾再生育一
个子女:
(一)只有一个子女,且其子女有非遗传性严重残疾的;
(二)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三)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子女的;
(四)夫妻一方为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或者相当此标准的其他非遗传
性残疾者,只有一个子女的;
(五)夫妻双方均为全国1000万以下人口的少数民族,只有一个子女的;
(六)夫妻双方均为归国华侨或者在本省定居的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只有
一个子女的;
(七)再婚前无计划外生育的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
过子女的,或者夫妻一方未生育过子女、另一方为两个以下子女的丧偶者;
(八)在矿区井下作业连续5年以上,且继续从事井下作业的矿工,只有一个
女孩的;
(九)平原、丘陵农村的村民,只有一个女孩的;
(十)从事海洋作业的沿海渔区的渔民,只有一个子女的;
(十一)山区、坝上农村的村民,只有一个子女的;
(十二)农村中男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的村民,只有一个子女的;
(十三)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他特殊情况的。
符合前款规定的,也应当提倡和鼓励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
严禁一对夫妻生育第三个子女。
第十五条 符合第十四条规定的,生育妇女的年龄必须在28周岁以上,生育
间隔必须在4年以上;年龄在30周岁以上的,可缩短生育间隔。
第十六条 经批准照顾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由县(市、区)计划生育委员会收
取照顾二胎生育费。收费标准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七条 育龄夫妻要求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经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计划
生育委员会(办公室)批准;要求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经县(市、区)计划生育委
员会审查批准,国家工作人员和第一个子女是非遗传性严重残疾的职工,由市(地
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审查批准。被批准生育的,由女方户籍所在地的计划生育委员
会(办公室)发给《生育证》。
育龄夫妻的管理单位应当同育龄夫妻签定计划生育合同。
第十八条 遗弃、溺害、买卖、藏匿、送养婴幼儿的,不再安排生育。
经批准生育第二个子女,怀孕后无正当理由自行终止妊娠的,其《生育证》作
废,并不再照顾生育。
第十九条 城市和有条件的农村,公民结婚和生育应当进行婚前和产前检查,
接受优生指导。
禁止患有能造成下一代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夫妻生育。
第四章 节 育
第二十条 凡未安排生育的育龄夫妻,必须落实安全可靠的节育措施,并按规
定接受检查。
凡是计划外怀孕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第二十一条 对计划生育受术者,按规定给予节育假;接受绝育手术确需其配
偶护理的,给其配偶7至10天的护理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和计
划内临时工,在上述假期内,照发标准工资,视为全勤,不影响全勤奖;村民可以
由所在乡、村给予适当补助。
第二十二条 已婚育龄夫妻使用避孕药、具和施行节育手术的费用,按国家规
定报销。
第二十三条 卫生医疗部门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单位,根据条件负责计划生育
技术指导、实施节育手术和治疗手术并发症。节育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
行《节育手术常规》,保障受术者的安全。
除夫妻患有遗传性疾病,需要在指定医院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以外,禁止任何
单位和个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定。
禁止个体行医者实施节育手术或者恢复生育手术。
第二十四条 经县以上计划生育技术鉴定小组检查,确定为计划生育手术并发
症的,给予免费治疗。
因计划生育手术造成丧失或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除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外,
国家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和计划内临时工,由所在单位按工伤对待;村民、
城镇居民由所在基层单位在生产、生活上给予照顾和资助,当地有关部门在税收、
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符合救济条件的给予社会救济。
第五章 奖 励
第二十五条 按法定婚龄推迟3年以上结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24周岁以
上第一次生育的,为晚育。实行晚婚的,奖励婚假15天;实行晚育的,奖励产假
45天。奖励婚、产假期间,享受正常婚、产假待遇。
对实行晚婚、晚育和计划生育的村民,由省人民政府制定奖励办法。
第二十六条 对自愿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经县级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发
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一)从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之日起,到子女18周岁止,对独生子
女父母由双方所在单位每月分别发给不低于5元的奖金。
(二)在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对产妇增加奖励产假30
天。
对符合第十四条规定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而自愿不再生育的夫妻,适当给予奖
励。
独生子女父母的奖金来源和奖励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七条 对独生子女入托儿所、幼儿园、上小学、就医住院,给予照顾。
在扶持发展生产上,对独生子女户给予优先照顾。
分配住房、宅基地,城乡企业事业单位用工,在同等条件下照顾独生子女父母。
第二十八条 对执行本条例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或者计划生
育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凡不符合本条例的生育规定而生育的,为计划外生育。对计划外
生育的夫妻双方各一次性征收社会抚养费:
(一)不符合第十四条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分别征收社会抚
养费:国家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和计划内临时工,按不低于本人一年的工
资总额征收;私营企业经营者和个体劳动者,按不低于本人上年度纯收入的金额征
收;城镇无业居民,按不低于本市、镇居民上年度人均收入的金额征收;村民,按
不低于本村上年度人均收入2.5倍的金额征收。生育第三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
按计划外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征收金额各加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百;生育第四个以上
子女的,以此递进累加。
(二)不足法定婚龄同居而非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比照第(一)项规定的第
二个子女征收,并且不准按第十四条规定再照顾生育;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比照第
(一)项规定的第三个子女征收。
(三)违反第十五条规定而提前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对夫妻双方从生育年度起
至批准生育的年度止,每年分别按本人两个月收入的金额征收。
非法收养子女的视为计划外生育,按子女数比照前款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第三十条 对不符合第十四条规定而计划外生育的夫妻,除按第二十九条规定
征收社会抚养费外,不得评为先进工作者,不得享受有关生育的劳保福利待遇,因
计划外生育造成住房和生活困难的不予照顾;是国家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
和计划内临时工的,并给予降级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 未完成人口计划指标或者统计数字不实的地方和单位,不得评为
先进集体和文明单位。
每出现一名计划外生育,对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各处以五百元至一万元的罚款,
并可以根据情况对单位领导人和主管工作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二条 因领导失职而造成人口失控的地方和单位,对其主要领导人和分
管领导人给予降级处分,农村享受定额补贴的扣发百分之二十的补贴;下年度仍无
明显转变的,给予撤职以上的行政处分。
对谎报计划生育统计数字、弄虚作假应付考核检查、非法印制或者滥发计划生
育证件的领导人、当事人,给予降级以上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 非法出具婚育证明、摘取宫内节育器、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出具
假诊断书、假节育手术证明等假证件,假做节育手术,滥发生育指标,个体行医者
实施节育手术或者恢复生育手术的,没收违法所得,每例并处以五百元至三千元的
罚款;情节严重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同时给予行政处分,个体
行医者同时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前款行为造成他人生育的,除对生育者按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外,对当事人
给予与生育者同等金额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对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按以下规定给予处罚;违
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阻碍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每例处以一百元至二百元的罚款;
(二)拒不执行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无故不按要求接受季普查的,每推迟一
天处以五元至二十元的罚款;无故不按要求落实节育或者补救措施的,每推迟一天
处以十元至四十元的罚款;
(三)为计划外怀孕者提供隐匿场所或者私自实施催产、引产、剖腹产手术的,
没收违法所得,每例处以五百元至三千元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对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予以处理:
(一)虐待女孩或者生育女孩母亲的;
(二)遗弃、溺害、买卖婴幼儿的;
(三)干涉、阻碍男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的;
(四)拒绝、阻碍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公务或者造谣惑众、煽动闹事的;
(五)威胁、侮辱、殴打、诬陷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
(六)贪污、挪用计划生育经费、社会抚养费和其他罚款的;
(七)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玩忽职守、营私舞弊或者违法违纪并造成重大事故
的。
第三十六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征收社会抚养费的,由乡镇人民政府、
城市街道办事处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决定;应当给予行政
处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当事人对征收社会抚养费和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当事人
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
履行决定的,由作出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七条 根据本条例规定征收的社会抚养费,只能用于计划生育事业。具
体管理和使用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由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流动人口计
划生育管理办法》和本条例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所称“以上”、“以下”包括本级或者本数在内。
第四十条 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市、县、自治县人民政
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和实施细则制定实施办法。
本条例实施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民政部、财政部、粮食部关于参战残废民兵民工待遇问题的联合通知

民政部 财政部 粮食部


民政部、财政部、粮食部关于参战残废民兵民工待遇问题的联合通知
民政部、财政部、粮食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财政、粮食厅(局):
为了保障参战残废民兵民工的生活,并有利于今后动员民兵民工参战,现参照国务院、中央军委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国发(1979)161 号“关于做好部队退伍义务兵伤病残战士安置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对参战残废民兵民工的待遇问题通知如下:
一、在乡的特等、一等参战残废民兵民工,生活不能自理、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由民政部门发给护理费,护理费标准,每月不超过当地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
二、在乡的特等、一等参战残废民兵民工,本人的口粮,按当地干部定量标准,由国家供应商品粮。在乡参战致残二等残废民兵民工,生产队分配的口粮每月不足三十五斤原粮的,其差额由国家返销粮补足。
三、在乡的参战残废民兵民工伤口复发时,所需的医药费、手术费、治疗费、住院费均由民政部门在优抚事业费内开支。住院期间的伙食费,由县、市、市辖区民政部门补助。经批准到外地就医的往返路费,由县、市、市辖区民政部门解决。
四、在乡的参战残废民兵民工生活特别困难的,可由社队给予优待,保证他们的生活不低于本队社员的水平。
五、本通知自一九八二年元月一日起实行。



1981年12月4日